朋友圈晒步、健身房打卡、各类“球局”......全民健身的热潮是一浪接一浪。适当运动让人们更健康,但在同时,不当运动让运动损伤成为了不容忽视的“高发病”。
很多人都认为,运动过程中受伤了,拍了X光片,没骨折,休息几天,肿也消了一些,能走能动就是好了。
真的是这样吗?
专家提醒,运动损伤后,除了看骨,也要看“筋”——即韧带等软组织。如果受伤后,受伤部位如出现瘀斑,或肿块长久不消,或持续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前往运动医学专科就诊,以免延误治疗,导致二次伤害。
因为训练时间长、比赛强度大,专业运动员虽有专业教练和队医,但基本都受过伤。我们在观看赛事时,运动员们受伤的场景比比皆是。
而对于业余运动爱好者来说,受伤也极为常见,不仅常见还往往伤得不轻,伤后的手术率很高。由于缺乏专业人士指导,业余运动爱好者往往不懂“筋”的重要性,而“筋”的协调、稳定和强大可以保护我们少受伤。一旦“筋”受伤而不及时处理,除了红肿、疼痛外,还可能会导致运动受限、关节不稳、骨关节炎等后果。
那什么是筋?
筋就是各种软组织。如膝关节中的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,踝关节里的距腓前韧带,肩关节的盂唇等。
它们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受伤?
常见的几种情况:
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里的纽带,可以维持稳定,是膝关节完成各种高难度复杂动作的基础,而半月板则是膝关节骨头和骨头之间的软衬垫,像垫片一样起到缓冲的作用。
当膝关节半屈曲、外翻、身体旋转时,前交叉韧带和半月板较容易受伤——如足球运动中的对脚铲球、移位防守、奔跑踢球;篮球运动中的带球过人、投篮转身单脚落地;羽毛球中的扣杀、救球时突然减速、突然变向、侧跳转身、单腿落地、半蹲外撇;各种落地不稳、急转急停、暴力扭转......因为两者受损的场景基本一样,因此,前交叉韧带损伤常合并半月板损伤。
距腓前韧带是踝关节里的“筋”,短小而薄弱,但是踝关节的稳定不能没有它。距腓前韧带较常见的是内翻损伤,如穿高跟鞋崴脚。在运动中,这些动作非常危险,如足球运动中的脚背停球、急停转向、对脚铲球;篮球运动中的抢板上篮落地踩脚、不稳、摔跤;羽毛球运动中的被动全场频繁一动接球、时常转体、跳跃杀球,还有较常见的下楼踩空、意外摔倒。
盂唇是肩盂骨头边缘上的“一口红唇”,可以稳定肩关节。当手举过头顶加上暴力或长期劳损时,肩关节盂唇较易受伤,如打篮球时对抗上篮被盖帽;羽毛球杀球;打排球;做投掷运动;打高尔夫;坐公交时抓把手时遇到急刹车;卸货接重物;一部分瑜伽动作;健身推举等等。盂唇起到的是稳定肩关节的作用,有一部分盂唇损伤肩关节不会脱位,只是隐性不稳,而一旦发生肩关节脱位,盂唇肯定有损伤。
除了这些,跑步膝,髂径束综合征等等都是常见的关节“筋伤”。
出现“筋伤”该怎么办?
当出现“筋伤”,伤者可以先遵循“PRICE”原则,即休息、冰敷、包扎和抬高腿,先停止运动,必要时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制动,避免进一步伤害;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和适当的加压包扎,减少出血减缓肿痛和减轻疼痛;抬高患处,减缓肿胀加快回流。
但是,这样就足够了吗?
并非如此。“很多人受伤了,拍X光片后发现没有骨折,休息几天,肿消掉一些,能走能动就觉得自己好了,事实上,很多人的韧带撕裂和半月板损伤等‘筋伤’被延误了。”人们较容易步入的误区:X光片只能看到骨,并不能看到‘筋’。
提醒,“如果受伤部位肿大见瘀斑,或者肿块长期不消,或者疼痛等不适症状持续存在,一定要去看运动医学专科医生,可能是有筋伤,需要专科医生查体和进行磁共振检查。”
当损伤较轻时,可以通过保守治疗,如支具、功能锻炼等;如果受损较重,可以通过微创关节镜进行重建,只需要两个小孔即可修复,恢复快,效果好。
这些筋伤常常被耽误了,就诊时多已成陈旧伤,小伤变大伤。千万记住,运动损伤,不仅要看骨,还要看筋。
日常运动中有没有办法预防损伤呢?
以下是几个建议:
一是动作专业化;
二是肌力加强化。肌肉的力量强了,就是对关节较好的保护;
三是防护准备化。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拉伸热身;在比较容易受损的部位,可以带上护具;较重要的是运动掌握好度,按个体承受能力来,不要攀比,讲究循序渐进。